美国国际间谍博物馆坐落于有“间谍之都”之称的华盛顿,与联邦调查局(FBI)相邻,于2002年7月1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。它由克利夫兰市的马尔莱特公司出资2800万美元兴建,历时7年,耗资4000万美元建成。该博物馆旨在展现世界谍报发展状况,虽管理层很多人与情报机构渊源深厚,但它不拿政府资金,也不受政府监管。
博物馆藏品超7000件,涵盖诸多珍贵的间谍工具。有克格勃女特工使用的“死亡之吻”唇膏微型手枪;美国中央情报局1949年发明的黑色钢笔样式催泪枪;前苏联克格勃的“鞋跟窃听器”,能让穿鞋者的谈话被传输到接收器;还有藏微缩胶片的刮胡刀、手提箱照相机、手表形状窃听器等,以及克格勃上校潘夫斯基使用的米诺克斯照相机,其感光度和快门速度事先设定,带有测距珠链。
博物馆由5座建筑构成,占据华盛顿市中心一整个街区,总面积达5400平方米。外观由灰色方砖块砌成,怀旧色彩浓厚。馆内有电影院、互动式展台、餐厅及间谍用品展览等约20几间展厅。
在这里,游客能深入体验间谍生活。一进入的“间谍学校”,游客可虚构身份并牢记关键细节,接受虚拟警卫“审讯”。还有众多互动式视频游戏,如规定时间内破解密码、辨认接头地点等,甚至能学习安装电话窃听器、乔装易容等技巧。
此外,博物馆还会展出与美国谍报史相关的展品,如二战期间美军和中情局在东德使用的可探测车辆的伪装“石块”,越战中在越南空投的钉子形状传感器等。同时,也不乏对世界谍报发展历程的介绍,引用了中国古代智慧,如《孙子兵法》中“用间”的五种方法,以及《墨子备穴》中“听瓮”的制造和使用方法等。